回應-大暴龍

談談我所認為的公民新聞
我們先來想想兩個問題。假設當你拿到一台相機,你會開始動手按上面的按鍵,看看接下來怎麼動作?還是先把操作手冊翻過一遍,研究透徹才按下「POWER ON」鍵?第二個問題:當你有意願成為公民記者(不論起意是什麼?),會希望如何開始?

關於公民記者,我常被問的一個問題是:我不會拍、不會寫,怎麼辦?


這就要問,我們要記錄報導出什麼來?若比較一般電視台、平面媒體的標準,講句玩笑話也是事實,「公民記者」的特色就是不「專業」,那是因為公民記者的配備,可能只有一台簡單的數位相機,而且沒有經過完整拍攝、寫作訓練,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不夠資格當一名公民記者,就如我們不須把手冊研讀詳盡,才能開始使用那台相機。

接下來的一個問題:我應該報導些什麼?

簡單一句話:就從你身邊開始吧!當我們全家騎單車到大漢溪旁的人工濕地、當我們的社區居民組織志工隊,每週整理垃圾做資源回收、甚至當我到台南旅遊,看到全美戲院的電影手繪看板,把這些記錄下來就是一則一則的報導了;每個人生活周遭發生的各式各樣事情,只要稍稍關心注意,都是拍攝記錄的好題材。

幾年前開始流行的部落格、影音平台,讓許多人可以輕易把文字、影片傳上網路供人觀看,但其中內容較多是個人情感的舒發,直到這兩三年出現類似公共電視Peopo新聞平台,其立意是期望上傳的報導涵括各面向議題,引發更多人對公共事務的討論參與。

公民新聞強調的三項特性:在地發聲、社會關懷與公民行動,還有誰比在地居民更合適來記錄在地發生的事情?社區活動中心有一位固定讀繪本給小朋友聽的媽媽,希望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文學素養、家門前的人行道不平老是害人跌倒、公園裡幾棵老樹要被移走,讓我們沒有遮蔭休憩的地方,這些地方小事對居民來說就是大事,就是我們應該去記錄報導,引起社區居民關注,進而採取行動的。

「專業」的報導技術應是我們一直需去學習努力的,這是要讓我們的「作品」好看精采,但「報導什麼?」也需要我們時時睜大眼睛去尋找,而記錄一些事情的發生常常是無法等待的,幾張照片、簡短文字都可以保留下事件經歷的過程。

其實,公民新聞有一點是「專業」記者永遠比不上的:誰能如一位在地公民記者把一件事情,報導的如此持續、深入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