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應-蘇拾平

出版數位化與數位出版 
    出版數位化:一場已完成的寧靜革命。在出版的每一個環節,從製程、工具甚至工作平台,從先用到通用,新科技一連串介入並取代了原有習慣、規格與標準。
    編輯從選搞、約稿、撰稿、傳稿、改稿、編稿、校稿到完稿付印,不論文字或圖像,不分自製或外包,不管現場或遠距,完全可以在電腦及網上完成,而且可以獨自在家﹝工作室﹞完成。
    PPT簡介、網上試讀或預購成了最強行銷工具;倉儲的進存退、書店的銷售動態與市場觀測,即時數據連線已是業務主動出擊最重要日常情報,更是財務準確及時對結帳的檢核依據。
    只剩下人腦,以及實體配送與正逆物流。
    PDFPOD,兩項關鍵技術。PDF檔已成為內容完稿基本通用存取格式;POD要讀要買時才印出來,將是小量多元紙本出版的最重要里程碑。

    數位出版:內容載體有了新選擇。但閱讀習慣不會說變就變,選購機制也不是說有就有;需求方的種類、偏好、客群、主從…..還不明朗,供應鏈涉及版權運營、規模門檻與獲利模式也很複雜,都不能想當然耳。
    百科全書、辭典、工具書、實用手冊、專業知識、學習教材…等,在提供訊息資料的即時、紀錄、檢索、查閱、系統、互動上,都到了讓位給網路、數位的時刻。
    線上出版以網站小說為主,CtoC盛大文學在中國市占率逾九成,卻還未找到獲利模式;電子書雖然熱鬧搶眼,但在哪裡讀?﹝閱讀器、iPad手機或小筆電?﹞在哪裡買?﹝交易平台、電子書城誰當家?中華電信、博客來或鴻海?﹞未來,大華文地區還有得合縱與連橫。
    出版還是出版嗎?出版的定義:以敘述文本為內容,將思想、創作藉由故事、主題等編輯形式,以印刷紙本、電子檔等為載體裝集成冊,經公開發行、傳播、銷售、流通等方式發布,直至被閱讀為止。從閱讀價值的留存、獨特商品美學、產業循環的成熟等面向看來,紙本書還佔有優勢,還不可取代。 
    出版業還是出版業嗎?產業鏈正在截彎取直:上游,不只是內容提供商,更像內容編輯者或製作人;中間衰弱消失;下游,傳統書店不再是主流,占比愈來愈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